为什么大人老是这么抗拒孩子戴眼镜?
其实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非常的多,
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思维定势
现在的青少年视力存在问题非常普遍,尤其近视的问题尤为的突出。相对而言,大人这个群体视力有问题普遍要比青少年低的多得多。尤其是他们在自己在未成年人这个时期视力基本上都没有问题。一般而言,年龄越老这种现象越明显。他们就会把自己孩子的视力有问题归咎于某些矫枉过正的原因,比如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听见很多家长说,“我这么大的时候视力多好多好”,“我这么大的时候啥问题都没有”,“我现在视力还5.0”等等等,他们喜欢从自身去考虑问题,他们从心底就对眼镜非常的排斥。
以前的用眼环境和现在的用眼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想想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不过也就10多年的时间。这种现象在年龄偏大的近视青少年家长中比较多见(很多80后家长自己也戴近视眼镜)。同样的年龄段,这种现象在高度远视的小孩子中比较少见。为啥?因为很多远视眼小孩子的家长自己本身就是远视眼,他们也是从这个年龄一路戴眼镜戴过来的。
消费者教育跟不上
老一辈人对戴眼镜有很多误解,比如近视戴眼镜会越戴越深,戴眼镜会让眼镜变形、无神等等。眼镜其实比较特殊,眼镜严格意义上讲是光学药物。比如斜视、弱视伴有屈光异常的人,戴眼镜是治疗的第一步。很多屈光不正伴有视功能异常的人,戴上眼镜也是治疗的第一步,很多戴上眼镜就把问题解决了后者解决了一半,难道这个不是药吗?只是这个药比较特殊。家长对眼镜的误解和光学药物的认知缺乏,是消费者教育的缺乏。
比如,现在去一个医院看病,你对一个医生医术高超的认知的判断是什么,仅仅是对你病的治疗效果吗?肯定还有其他的,比如有没有给你讲这个病的进程,大概的治疗过程和效果的预判,为什么要检查,检查的目的是什么,这些一些列的过程才会得出你对这个医生的判读。而疗效之外的都可以理解成对消费者的教育。
视光学专业教育在慢慢发展,可是整个视光学体系还是很落后。视光师的待遇,社会认同感、职称体系,再教育等等,这些不解决又会反向制约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发展本身。所以目前国内视光的消费者教育真的是很难的。
生活质量达不到
戴眼镜对于很多人讲只是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不是生存的必须。不像心脏病的药,高血压的药,这个不吃影响到生命了。而眼镜不戴,远达不到这种程度。在以前很多人温饱都没解决,这个时候跟他谈提高生活质量,这不是扯淡吗!模糊模糊了,照样能生活,他甚至还觉得这个世界就是模糊的样子。眼痛点、胀点,头痛点都没事,因为影响不到生命。
接受新事物能力差
在今天我们去医院看病之前,很多人会先上网了解一下这是啥病,啥原因导致的,要做那些检查,大概花多少钱,怎么治疗,治疗和预后的效果如何。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的教育,大概的提前了解到了一点。而老一辈,年龄越大的大人越不会这么做,因为自身有限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慢,辨别观点对错的能力差。比如,很多老年人就是不相信近视治不好,他们觉得能通过打针吃药,治好,甚至相信外边一些骗子。同样也见过很多年轻的家长相信外边机构宣传,能治好近视、斜视等等,上当受骗白花钱。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