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悔!细数孩子近视后,家长们犯的“错”
现在不少幼儿园会经常为孩子们做常规的视力筛查。一般认为,小班的小朋友视力的正常值是0.6,中班0.8,大班1.0,如果是低于这个值,可能就被认为是视力偏低了。相信大家也发现了,最近这些年,近视的小孩越来越多了,这让不少近视的年轻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下一代也和自己一样摆脱不了近视的困扰,怎么办?
孩子什么时候才会发展出正常视力?
孩子刚出生时,眼睛的构造和大人似乎无异,但是视力却非常差,连视力表的第一行都无法辨认。
出生后,受到周遭环境的视觉刺激,视力才得以发育。
三岁的时候,视力平均发育到0.6,六岁进小学的时候,已经发育到和成人一样的1.0。
这发育的过程如果受到阻碍,孩子的视力达不到该年龄应有的水平,就是弱视。
父母有近视,会遗传给孩子吗?
调查显示, 父母双方均是高度近视眼(一般指600度以上), 遗传给宝宝的近视几率在40%左右;但如果父母均是低度近视, 遗传的几率要小得多。
以上是遗传几率,在门诊中,3-6岁的近视宝宝,因遗传近视眼的占10%左右。有医师从上千份病历统计中观察到:儿童在5-10岁发生近视、散光,那么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多有近视、弱视、散光等眼病。
因此,排除后天环境的原因,3-6岁的宝宝出现高度近视,其发生原因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 微信公众号
孩子近视,家长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确认孩子得了近视后,家长应该怎么做?许多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近视防控知识,对近视产生一些误识和偏见,并据此干预孩子的近视矫治。下面列举一些家长中常会产生的误识与偏见。
误识一:孩子年龄尚小,无需配眼镜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小小年纪就佩戴眼镜,会被同伴嘲笑,还认为孩子长期戴着眼镜,近视度数会加深,眼镜就永远摘不下来了。
真相:近视度数是否加深,与眼镜没有多大关系,而是眼睛本身的屈光状态变化导致的。配戴眼镜是为了矫正近视,而配戴正确的眼镜本身是不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合适度数的眼镜还能预防近视度数的加深。家长和孩子都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佩戴眼镜这件事。
误识二:眼镜不需要一直戴着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只需在听课看黑板,或是写字看书时佩戴眼镜即可,平常生活中可以不戴。
真相: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眼镜需要一直配戴,这样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只有当近视度数特别小,看近处清晰度不受影响,可以考虑看远处的时候戴眼镜,看近处时不戴。如果近视度数较深,就需要一直戴眼镜。
误识三:护眼灯和眼保仪能缓解近视
现在市面上很多商家打着产品能有效缓解或治疗儿童近视的旗号,向家长推销护眼灯和眼保仪,家长信以为真,并以高价购买给孩子使用。
真相 : 其实,这类护眼设备对于消除眼睛疲劳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延缓近视没有根本改善作用。
护眼从现在做起:
1. 不要太早让孩子长时间阅读或长时间看电视,也不要让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玩游戏。
2. 不在昏暗的地方或是晃动的车内看书或看电视。
3. 均衡的饮食,多吃含有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
4. 阳光强烈时适当帮孩子戴上遮阳帽或太阳眼镜,避免眼睛直射眼光。
5. 定期半年左右接受一次视力检查。
6. 孩子近视了,一定要到专业的眼镜店或视光机构做科学的验光检查。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