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需要手术吗?
是的!
翼状胬肉应该尽早手术去除。
翼状胬肉越小对角膜的影响就越小,也可以说对视力的影响也越小。
并且翼状胬肉越小,手术的损伤也越小,恢复就越快,术后复发率也更低。
在综合眼病科,有时候会遇见眼睛长“翅膀”的患者面诊寻求治疗,这个“翅膀”就是翼状胬肉。
什么是翼状胬肉?
眼睛表面有层膜,叫做“球结膜”,正常情况下呈透明状,上面有少量的血管。当受到外界刺激,引起局部的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呈现三角形从眼角(内外都会发生)向瞳孔区生长,单双眼发病,因为形状酷似昆虫翅膀,医学称呼“翼状胬肉”。
紫外线会引起翼状胬肉的发生,多见于热带地区,且长期暴露于日光(尤其在儿童及青少年期)与风沙环境下的人,例如户外工作者发病率高。
翼状胬肉可能引发的问题
翼状胬肉虽然在生活中不是很常见,但它却是一种可以致盲的眼病。
发作的过程可以说是“温水煮青蛙”。患者在初期通常没什么症状,只是感觉眼角的肉有点肥厚可能有点轻微的异物感。
如果胬肉受到外界的刺激,出现红肿并伴有红血丝,偶尔会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容易被误认为视物疲劳。
当胬肉生长较大,可能会影响眼球转动导致拉扯和遮挡。当翼状胬肉长入角膜较多时,会牵拉产生散光,引起视力下降。长到角膜中央、遮盖瞳孔区,会引起失明。
翼状胬肉的治疗
翼状胬肉的治疗,需要综合衡量胬肉的大小、主观症状和对视力的影响来选择。
如果胬肉长到黑眼球上的部分很少、增长缓慢、没有眼红或分泌物、自己没有异物感或摩擦感、不觉得影响美观、也不影响视力,可以选择先观察。不过,翼状胬肉越大,手术难度越大,创伤也越大,遵循早发现早治疗是没错的。
胬肉手术的风险相对较小,时间也不长15分钟即可做好。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