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翼状胬肉!
您是否曾留意到,有些人的白眼球上似乎长出了一片“肉膜”,形状像昆虫的翅膀,正缓缓地向黑眼珠(角膜)爬去?这很可能就是翼状胬肉!
什么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它并非真正的“肉”,而是覆盖在眼白(巩膜)表面的那层薄膜(结膜)发生了异常增生,并逐渐侵入覆盖黑眼珠的透明角膜组织。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而得名。
它从哪里来
翼状胬肉的“元凶”主要是长期的环境刺激:
1. 紫外线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是首要诱因!长期户外工作者(如渔民、农民、建筑工人、司机等)是高发人群。
2. 风沙粉尘刺激:干燥、多风沙的环境会持续刺激眼睛。
3. 慢性炎症:长期的眼部炎症(如慢性结膜炎)也可能诱发。
4. 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可能有遗传易感性。
它有
1.早期:
可能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异物感、眼红、偶尔干涩。
2.进展期:
眼白上可见明显的三角形或翼状粉红色/红色增生组织,头部指向黑眼珠。眼部发红、充血加重。持续性异物感、灼烧感、干涩感,像有沙子磨眼睛。可能伴有流泪。
3.晚期(侵入角膜):
胬肉覆盖瞳孔区,导致视力模糊、下降,甚至散光。眼球转动受限,影响外观,严重者可能致盲。
它的危害不容小觑!
影响外观:明显的红色赘生物,影响美观。
干扰视觉:引起散光、遮挡视线,导致视力下降。
眼部不适:长期慢性刺激带来不适感,影响生活质量。
损害角膜:侵入角膜后可能形成永久性疤痕,即使手术切除,视力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
限制眼球运动:大型胬肉可限制眼球活动。
有致盲风险:严重侵犯瞳孔区可导致失明。
得了翼状胬肉怎么办?
早发现,早干预!
1.早期/静止期:如果胬肉较小、未明显生长、无明显症状,医生可能建议观察,并加强防护(防晒、戴镜、人工泪液缓解不适)。
2.进展期/影响视力: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当胬肉持续生长、引起明显不适、影响视力或外观时,医生会建议手术。
3.手术目标彻底切除增生的胬肉组织,并采用各种方法(如自体结膜移植、羊膜移植、抗代谢药物应用等)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传统单纯切除复发率较高,现代手术技术已显著降低复发率)。
专家提醒
翼状胬肉看似“小问题”,但忽视它可能带来“大麻烦”!它悄无声息地生长,一旦侵犯角膜中心,视力损失可能难以逆转。请重视您的双眼!
做好日常防护,尤其是防晒。
关注眼表变化!发现眼白异常增生、持续眼红眼干,请及时就医。
别等“翅膀”遮住光明!早诊断、早治疗,效果更好,代价更小。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