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防控背后:揭秘调节滞后的隐藏角色!
什么是调节反应?
调节反应是个体应对调节刺激所产生的实际调节量。
当调节反应>调节刺激→调节超前
调节反应<调节刺激→调节滞后
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的眼睛是自带调节力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能力逐步下降。也正是调节力的不足导致了近视或者老花的发生。
调节滞后是怎么发展成近视的?
我们都知道,眼球是一个球体,眼轴就是这个球体的前后径,正常值在24mm左右。调节滞后时物象成像在视网膜后方,眼轴为了更好的成像,就向后增长适应,眼轴增长1mm带来的是近视加深275度。
在我们近距离阅读的时候,比如读书、看手机平板、上网课、写作业的时候。长时间的近距离阅读,会产生明显的成像滞后,进而点燃了近视发展的导火线。
所以调节滞后的问题,就会导致近视的发生,眼轴长意味着这个球体被“充气扩张”,若眼球无限扩张还会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等都会相应的变薄,而随着眼轴的不断变化则会进一步发展成高度近视甚至视力的丧失。
近视了该怎么做呢?
刚才提到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就会产生明显的调节滞后,所以要想减缓近视的发展,首先要控制好用眼的距离和用眼的时间。
调节滞后的青少年,可以通过验光配镜以减缓近视度数的变化速度,配镜后建议做视觉训练改善调节滞后的问题。通过锻炼调节力改变调节反应,就像健身一样,可以通过锻炼眼睛内睫状肌提升力量,例如通过翻转拍、翻转镜、3D视觉训练仪等方法或产品来训练调节力。所以让我们科学用眼,一起呵护下一代的视力吧!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