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防控近视?了解下
国家卫健委曾发布: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近视率为52.7%,平均每两个5岁以上的孩子,就有1个是近视患者!
看到以上数据,各位家长是不是感到震惊?震惊之余估计都会开始思考: 我家孩子近视了该怎么办? 一、何为近视? 在古代,中医称其为“能近怯远症”,以看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为主要特征。 现代医学解认为造成近视的原因主要包括: 1、看近处的时间太多; 2、户外活动时间太少; 3、灯光强弱不当; 4、图书纸张、印刷太“讲究”; 5、看书写字时的姿势不正确。 在中医的角度来说,其病因病机包含全身及局部因素更为“深奥”: 中医眼科认为:“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目受血而能视”。大部分人每天都在超负荷地使用眼睛,导致五脏六腑上注于目的精、气、神被大量地从眼睛里耗散掉。 心、肝、肾亏虚为全身因素,用眼不当造成目筋挛急、目络瘀阻为局部因素。 “久视伤血”,连续用眼或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都会损耗肝血,这是导致近视眼及其他视力问题的主要因素。对眼睛的过度消耗还有很多不易察觉的潜在危害,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经常发呆.....这些都是气血耗散、精神不能内守的表现。 二、孩子近视了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对于真性近视的孩子,最为简便和有效的方法就是佩戴一副合适的眼镜。 但如果你觉得戴了眼镜就万事大吉,那就错了。有些人学习看书时,仍然离得很近,阅读时间太长,或躺着看书或走路看书或在照明不足的地方看书等。时间久了,同样导致视力疲劳,即使戴了眼镜,近视度数也依然会不断增加。 因此在佩戴合适眼镜的基础上,还应从各个方面注意用眼卫生习惯。当然,从中医角度肯定也有说法:可以通过中医的饮食、针灸推拿等方法调养,防控近视。 01 中医防近视饮食 中医认为:气血为本。尤其对于眼疾来说,绝大多数眼疾都可以通过提升气血,并且使气血有效地“上注于目”,来改善视力。那么眼睛消耗的气血是从哪里来的?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眼睛身体所用到的气血,源头就在脾。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脾,气血才能源源不断地支援眼睛。 怎么样才能保护好脾胃呢? 首先一定要减少甚至杜绝生冷、寒凉的食物和甜食。 我们肠胃的温度一般在37℃左右,当寒凉的食物直接进到胃里后,巨大的温差可能让肠胃的气血完全凝滞住,不能很好地运化食物,更别提输送充足的气血给眼睛了。 另外就是甜食,在这一点上中西医有共同的认识——甜食影响视力。 甜味的食物助湿,容易困脾,影响脾的功能。尤其是近年来,甜食的摄取量比二三十年前增长了五、六倍之多,对视力也是有普遍影响的。 另外,有一些脾胃比较弱的孩子,一定要减少肉食的摄取。 生活中经常见到,越是身体弱的孩子,家长就越着急的给孩子补,大鱼大肉不断。人的肠胃对于脂肪类、动物蛋白类等的消化,大概需要2~4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无疑是给肠胃增加了很大的负担。所以适度摄取肉食,保证脾胃在比较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才能够有效地生成、输送气血。 02 针灸护眼 主穴:承泣、四白、太阳、风池、光明、翳明等。 配穴: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等以补肾填精、养肝明目; 脾气虚弱:加脾俞、胃俞、足三里等以健脾益气、养血明目; 心阳不足:加心俞、神门以温补心阳、安神明目。 同时根据情况配以局部艾灸或温针灸。 03 耳穴疗法 眼、肝、屏间前、屏间后、心、神门等。 操作:每次选穴3-4穴,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处,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按压20下,2-3天更换一次。 04 小儿推拿疗法 揉天应、揉四白、抹眼眶、拿合谷、拿风池、拿颈夹脊等。 操作:揉天应、揉四白各100次,抹眼眶50次,拿合谷、拿风池、拿颈夹脊各3-5次。每天一次,连续10天。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